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追火箭”“上火星”……科技旅游火出圈!

体育正文 37 0

“追火箭”“上火星”……科技旅游火出圈!

“追火箭”“上火星”……科技旅游火出圈!

本文转自【人民日报(rénmínrìbào)】 近年来,我国科技(kējì)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,载人航天、深空探测、“人造太阳”等(děng)科技成果捷报频传,进一步(jìnyíbù)激发了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关注。进行一场新奇、有趣(yǒuqù)的科技旅游,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选择。如何化科技“流量”为文旅“增量”,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?各地不断探索优化硬件、完善(wánshàn)服务。 “追火箭(huǒjiàn)”有了观礼平台 游客在瑶光火箭(huǒjiàn)(huǒjiàn)观礼平台拍摄火箭升空。中旅(海南)航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海南首个航天观礼综合平台—瑶光火箭观礼平台5月(yuè)20日在海南文昌正式投入运营,当天便迎来(yínglái)了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的发射。 这一(zhèyī)观礼平台距离文昌航天发射场仅6公里左右。平台上,四年级小学生延钰菲和来自各地的约800名(míng)游客在顶层共同观看火箭发射。 “5,4,3,2,1”——火箭的火焰照亮夜幕,平台的光束射(shè)向天际……19时50分(fēn),火箭发射升空,游客(yóukè)们举着手机记录,现场欢呼声阵阵。“很兴奋、很震撼(zhènhàn),感觉一伸手就能‘抓’到火箭。”延钰菲说。 火箭(huǒjiàn)发射前,观礼主持人对文昌(wénchāng)航天发射场的(de)选址等背景知识作了介绍:“在文昌发射同样的卫星,不仅(bùjǐn)比其他发射场能多载重150公斤,还能节省燃料,让卫星多运行2—3年,加上(jiāshàng)临近海洋,火箭可通过海上运输到达港口……”讲解在耳边,发射场在眼前,让游客们念念不忘。 不只观看火箭(huǒjiàn)发射。这场从下午开始的“航天(hángtiān)嘉年华”还设置了“时空胶囊计划”“元宇宙星空音乐会”等项目。 “我们注重不断扩大科普的范围和人群。”中旅(zhōnglǚ)(海南)航天(hángtiān)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大志介绍,公司会向周边村庄提供(tígōng)赠票,让村民免费观看、同享乐趣。 瑶光火箭观礼平台还为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(de)收益(shōuyì)。“村庄安置区原本闲置的店铺等村集体资产被盘活了。按照现有的分红方案,村集体一年能有近(jìn)20万元的收入。”东郊镇前进村党支部书记钟树说。 这几天,瑶光火箭观礼平台正在进一步改造完善,邻近的航天科普中心等(děng)设施也在升级。“未来,我们将打造发射观礼、航天研学、工业游览、休闲度假等产品谱系,融合新(xīn)平台、新场景,让游客有新体验(xīntǐyàn)、新收获(shōuhuò)。”王大志说。 “上火星”体验(tǐyàn)感更逼真 火星1号基地内(nèi)的火星模拟生存体验中心。资料图片 从(cóng)甘肃金昌出发(chūfā),驱车30分钟,来到一片红岩戈壁,火星(huǒxīng)1号基地出现在眼前。这里的地形地貌与火星高度相似,火星探测器、太阳能板、星空帐篷等散落在赤色岩壁上,极具穿越感。“火星1号基地”由中国(zhōngguó)航天员科研训练(xùnliàn)中心和中国航天国际交流中心指导建设,项目(xiàngmù)由金昌市文旅投公司与金昌星辰宇宙公司联合开发,由后者进行市场化运营。 “火星1号基地模拟的是人类未来在火星登陆后的居住场景。”基地创始人白帆介绍,基地内设有诸多体验(tǐyàn)项目:在火星星际探索体验中心,游客可以通过模拟设备体验火箭升空,并尝试手控交会对接;在火星模拟生存体验中心,游客能够看到(kàndào)青椒、茄子等水培植物如何在火星环境(huánjìng)中成长(chéngzhǎng),了解封闭受控的生态系统如何保障(bǎozhàng)人类的生存。 特意从辽宁沈阳前来的学生张召鹏看得兴致勃勃:“这里设置的场景在别处从来(cónglái)没有(méiyǒu)见过。” 火星1号基地探索“角色扮演+任务(rènwù)驱动”的运营模式(móshì),帮助游客掌握复杂的科学概念和工程思维。游客可以化身火星居民,选取科研人员、工程师(gōngchéngshī)等角色身份,进行60余项职业(zhíyè)任务的挑战,如体验三维滚环、离心机等训练项目,加深对火星生活的了解。 “大家一起制作与发射火箭模型、学习卫星通信原理实验,学知识、增长技能(jìnéng),又(yòu)好玩。”游客何婧羽表示。 白帆介绍,基地的(de)主要客群为年轻群体(qúntǐ),核心需求是社交分享、深度体验、学习知识。基地在搭建火星视觉场景的基础上,重点设计主角色扮演相关活动,并举办科技音乐节、科普活动、科幻主题沙龙等,内容紧跟(jǐngēn)科技发展热点(rèdiǎn)。 “未来我们将利用矿业遗迹等,打造‘科技+工业’的特色旅游线路。”金昌市文化广电和(hé)旅游局副局长徐兴虎(xúxīnghǔ)说。 “人造太阳(tàiyáng)”带动科普游 安徽省合肥市科学岛。马二虎(mǎèrhǔ) 摄 在安徽省合肥(héféi)市的董铺水库,有一座面积(miànjī)不足(bùzú)3平方公里的半岛——科学岛,这也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(以下简称“合肥物质院”)所在地。 一大早,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南校的10名小朋友(xiǎopéngyǒu)来到了科学岛内的离子体物理研究所,他们(tāmen)将要参观(cānguān)被誉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(EAST)。 “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(de)‘人造太阳’,它的目标(mùbiāo)是模拟太阳的核聚变过程。今年,它还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。”志愿者老师讲解深入浅出。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科学装置,孩子(háizi)们听得格外认真。 参观结束后,孩子们(men)来到科学岛内的(de)合肥现代科技馆,观看了《葛庭燧诞辰一百周年》纪录片,了解这位著名物理学家、中国科学院院士(yuànshì)毅然回国投身科研事业的故事。“我要像他一样,努力为祖国发展作贡献。”西园新村小学学生(xuéshēng)庄浩然说。 除实验期间,公众均可通过报名研学团队(tuánduì)的方式参观“人造太阳”,也可以在(zài)每年一度的“公众科学日”自由预约参观。 “十几年前,合肥物质(wùzhì)院就开始开展科普活动。依托集聚的(de)科研资源,我们(wǒmen)设计了适合全年龄段的科学教育课程。”合肥现代科技馆(kējìguǎn)馆长孙裴兰说,“我们还开发了‘科学家与你面对面’‘科技馆奇妙夜’等品牌活动。” 不仅是科学岛。合肥市相关部门共同培育(péiyù)270家科创科普游基地,串起110余条科创科普研学(yánxué)线路,企业、场馆(chǎngguǎn)都化身为“行走的课堂”。“作为国家正式批准建设(jiànshè)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合肥拥有独特的优势。未来,我们要推动科创资源向研学资源转化,培育更多的科创科普旅游基地。”合肥市文旅局有关(yǒuguān)负责人表示。 报道来源:《人民日报(rénmínrìbào)》2025.6.3 第4版 人民日报记者 董泽扬、银燕(yínyàn)、罗阳奇 (来源:人民日报一撇一捺微信公号(gōnghào))
“追火箭”“上火星”……科技旅游火出圈!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