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购买商品房后,项目停工3年”,曾佳律师支招维权
“购买商品房后,项目停工3年”,曾佳律师支招维权
“购买商品房后,项目停工3年”,曾佳律师支招维权初夏时节,瓜果飘香。在湖南省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陈家槽坊屋场,一位近70岁的老人正在菜园摘黄瓜,他高兴地说道:“陈家槽坊脏(zàng)、乱、差现象已成为过去。如今(rújīn),这里(zhèlǐ)像花园一样。道路拓宽硬化了并铺上沥青,又平整(píngzhěng),又清洁;家家户户的菜园果园齐齐整整,一年四季有花有果。住(zhù)在这里,好舒适啊!”
近年来,汨罗市坚持学习借鉴“千万(qiānwàn)工程”经验,创新运用“双引双带”,凝聚各方力量,紧扣群众可感可及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“小切口(qiēkǒu)”,开展“三大行动”,深化农业农村改革,促进生产生态生活相协调,探索(tànsuǒ)出一条从“一时美(měi)、一处(yīchù)美”向“长久美、处处美”蝶变升级的新路径。先后创建(chuàngjiàn)3个(gè)全国美丽宜居村庄、1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,列入全国“五好两宜”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,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。
创新“双引双带(shuāngdài)” 凝聚各方力量
坚持“支部引领、市场引导(yǐndǎo),党员带头、能人带动”,引导各级大(dà)联动。凝聚最大合力,共建美好家园。
把群众带动起来(qǐlái)。通过屋场夜话等(děng)形式,引导群众主动打造美丽屋场、美丽庭院、文明示范户,合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。瞭家山社区4.3平方公里辖区内,没有一个专职保洁员,678名志愿者(zhìyuànzhě)主动认领公共区域,自主上路(shànglù)维护卫生,做到“社区吹哨、志愿者报到”。
把大户发动(fādòng)起来。以乡情乡愁为纽带,引导乡贤乡友、大户能人支持环境改造和基础建设。桃林寺镇三新村乡友乡贤捐资筹资1800多万元(duōwànyuán),带动群众筹工筹劳(chóuláo),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、农家书屋,打造茶木塘、朗家塘等秀美屋场(wūchǎng)。
把村集体组织调动起来(qǐlái)。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、动员村民积极改善农村环境,弼时镇(zhèn)序贤村支村“两委”挖掘千年古樟历史价值,打造特色民宿,留住美丽(měilì)乡愁。罗江镇黄市村采用“公司+村集体+农户”模式,种植栀子树100余亩,绿化荒山荒地(huāngdì),绘就鸟语花香的新“风景(fēngjǐng)”。
屋场夜话(汨罗市(mìluóshì)农业农村局 供图)
开展(kāizhǎn)“三大行动” 提质人居环境
正视农村环境“脏乱差(zāngluànchà)”突出乱象,以“扫干净、摆整齐、栽(zāi)果树”三大行动(xíngdòng)为抓手,确保环境卫生干干净净、公共秩序规规矩矩、城乡面貌清清爽爽。
扫(sǎo)干净。严格落实“门前三包”,定期对村庄清洁行动检查评比,做到门前卫生责任化、村庄清洁常态(chángtài)化。古培镇结合“智慧乡村”建设,推进积分制管理,环境卫生评比结果(jiéguǒ)线上线下同步发布,引导农户建设美丽庭院,获评全国(quánguó)乡村治理典型案例。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归集点130个,鼓励(gǔlì)农资店义务回收废弃包装物。
摆整齐。推进G240、G107、京广(jīngguǎng)高铁等“四纵三横”路域环境(huánjìng)综治整治,开展“路域环境集中攻坚”,违规(wéiguī)建筑应(yīng)拆尽拆,荒草垃圾全面清理,乱停乱靠、乱堆乱放、小散乱废、黑臭水体深化整治,建设小花园、小果园、小游园,做到“垃圾不(bù)落地,沿线不见桶”。
栽果树。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、荒山荒地栽植果树苗木(miáomù)等130万株,既加快环境绿化,又发展庭院经济,开发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特色产业小镇,白水镇王家坪新屋塅(duàn)屋场,每家每户(měijiāměihù)都栽种10~20棵脐橙树,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(jīngjìxiàoyì)3000元以上,实现环境改善和群众增收“互促(hùcù)互进”。
深化“三项”改革 建设和美湘村(měixiāngcūn)
抓住三个关键改革,努力做到“没有(méiyǒu)荒田(huāngtián)荒地、没有残垣断壁、没有陈规陋习”。
加速“小田改大田”,生产生态相(xiāng)协调。坚持(jiānchí)“群众动员、规划设计、工程建设、效益效果(xiàoguǒ)”四个高标准,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2023—2024年(nián)整市推进“小田改大田”13.5万亩,亩均投资3000元以上(yǐshàng),亩均综合产能提高100公斤,化肥、农药施用量分别减少15%、20%,入选(rùxuǎn)湖南省耕地保护十大典型案例,《焦点访谈》3次专题报道。
推进客货邮改革,人流物流相融合。扎实推进“四好农村(nóngcūn)路(lù)”建设,逐步补齐农村公路在(zài)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人居(rénjū)环境方面的短板,获得(huòdé)全国(quánguó)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;建设农村客户客货邮服务站点163个,覆盖全市所有自然村,成功创建全省示范县,成为湖南唯一的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,带动汨罗粽子、长乐甜酒等特产“走红出圈”。
用活(yònghuó)村规民约,风貌面貌相辉映。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,引导(yǐndǎo)农民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,以“小村规”撬动“大治理”,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(fēnlèi)减量、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(fèiqìwù)和秸秆综合利用。打造3个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、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,乡风文明更有“气质”。罗江夜话“三话四聊五落(wǔluò)蔸(dōu)”议事模式,以屋场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、文艺宣传等文明实践活动1953场次,倡导“婚事新办(hūnshìxīnbàn)、丧事简办、余事不办”,为群众节约开支。(熊细平)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(xiàzài)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(tígōng)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(xiāofèizhě)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(liánxì)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(de)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初夏时节,瓜果飘香。在湖南省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陈家槽坊屋场,一位近70岁的老人正在菜园摘黄瓜,他高兴地说道:“陈家槽坊脏(zàng)、乱、差现象已成为过去。如今(rújīn),这里(zhèlǐ)像花园一样。道路拓宽硬化了并铺上沥青,又平整(píngzhěng),又清洁;家家户户的菜园果园齐齐整整,一年四季有花有果。住(zhù)在这里,好舒适啊!”
近年来,汨罗市坚持学习借鉴“千万(qiānwàn)工程”经验,创新运用“双引双带”,凝聚各方力量,紧扣群众可感可及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“小切口(qiēkǒu)”,开展“三大行动”,深化农业农村改革,促进生产生态生活相协调,探索(tànsuǒ)出一条从“一时美(měi)、一处(yīchù)美”向“长久美、处处美”蝶变升级的新路径。先后创建(chuàngjiàn)3个(gè)全国美丽宜居村庄、1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,列入全国“五好两宜”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,国家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。
创新“双引双带(shuāngdài)” 凝聚各方力量
坚持“支部引领、市场引导(yǐndǎo),党员带头、能人带动”,引导各级大(dà)联动。凝聚最大合力,共建美好家园。
把群众带动起来(qǐlái)。通过屋场夜话等(děng)形式,引导群众主动打造美丽屋场、美丽庭院、文明示范户,合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。瞭家山社区4.3平方公里辖区内,没有一个专职保洁员,678名志愿者(zhìyuànzhě)主动认领公共区域,自主上路(shànglù)维护卫生,做到“社区吹哨、志愿者报到”。
把大户发动(fādòng)起来。以乡情乡愁为纽带,引导乡贤乡友、大户能人支持环境改造和基础建设。桃林寺镇三新村乡友乡贤捐资筹资1800多万元(duōwànyuán),带动群众筹工筹劳(chóuláo),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、农家书屋,打造茶木塘、朗家塘等秀美屋场(wūchǎng)。
把村集体组织调动起来(qǐlái)。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、动员村民积极改善农村环境,弼时镇(zhèn)序贤村支村“两委”挖掘千年古樟历史价值,打造特色民宿,留住美丽(měilì)乡愁。罗江镇黄市村采用“公司+村集体+农户”模式,种植栀子树100余亩,绿化荒山荒地(huāngdì),绘就鸟语花香的新“风景(fēngjǐng)”。
屋场夜话(汨罗市(mìluóshì)农业农村局 供图)
开展(kāizhǎn)“三大行动” 提质人居环境
正视农村环境“脏乱差(zāngluànchà)”突出乱象,以“扫干净、摆整齐、栽(zāi)果树”三大行动(xíngdòng)为抓手,确保环境卫生干干净净、公共秩序规规矩矩、城乡面貌清清爽爽。
扫(sǎo)干净。严格落实“门前三包”,定期对村庄清洁行动检查评比,做到门前卫生责任化、村庄清洁常态(chángtài)化。古培镇结合“智慧乡村”建设,推进积分制管理,环境卫生评比结果(jiéguǒ)线上线下同步发布,引导农户建设美丽庭院,获评全国(quánguó)乡村治理典型案例。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归集点130个,鼓励(gǔlì)农资店义务回收废弃包装物。
摆整齐。推进G240、G107、京广(jīngguǎng)高铁等“四纵三横”路域环境(huánjìng)综治整治,开展“路域环境集中攻坚”,违规(wéiguī)建筑应(yīng)拆尽拆,荒草垃圾全面清理,乱停乱靠、乱堆乱放、小散乱废、黑臭水体深化整治,建设小花园、小果园、小游园,做到“垃圾不(bù)落地,沿线不见桶”。
栽果树。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、荒山荒地栽植果树苗木(miáomù)等130万株,既加快环境绿化,又发展庭院经济,开发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特色产业小镇,白水镇王家坪新屋塅(duàn)屋场,每家每户(měijiāměihù)都栽种10~20棵脐橙树,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(jīngjìxiàoyì)3000元以上,实现环境改善和群众增收“互促(hùcù)互进”。
深化“三项”改革 建设和美湘村(měixiāngcūn)
抓住三个关键改革,努力做到“没有(méiyǒu)荒田(huāngtián)荒地、没有残垣断壁、没有陈规陋习”。
加速“小田改大田”,生产生态相(xiāng)协调。坚持(jiānchí)“群众动员、规划设计、工程建设、效益效果(xiàoguǒ)”四个高标准,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2023—2024年(nián)整市推进“小田改大田”13.5万亩,亩均投资3000元以上(yǐshàng),亩均综合产能提高100公斤,化肥、农药施用量分别减少15%、20%,入选(rùxuǎn)湖南省耕地保护十大典型案例,《焦点访谈》3次专题报道。
推进客货邮改革,人流物流相融合。扎实推进“四好农村(nóngcūn)路(lù)”建设,逐步补齐农村公路在(zài)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人居(rénjū)环境方面的短板,获得(huòdé)全国(quánguó)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;建设农村客户客货邮服务站点163个,覆盖全市所有自然村,成功创建全省示范县,成为湖南唯一的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,带动汨罗粽子、长乐甜酒等特产“走红出圈”。
用活(yònghuó)村规民约,风貌面貌相辉映。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,引导(yǐndǎo)农民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,以“小村规”撬动“大治理”,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(fēnlèi)减量、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(fèiqìwù)和秸秆综合利用。打造3个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、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,乡风文明更有“气质”。罗江夜话“三话四聊五落(wǔluò)蔸(dōu)”议事模式,以屋场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、文艺宣传等文明实践活动1953场次,倡导“婚事新办(hūnshìxīnbàn)、丧事简办、余事不办”,为群众节约开支。(熊细平)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(xiàzài)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(tígōng)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(xiāofèizhě)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(liánxì)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(de)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