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洛阳市伊滨区李村街道:“党建+公约”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

体育正文 94 0

洛阳市伊滨区李村街道:“党建+公约”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

洛阳市伊滨区李村街道:“党建+公约”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

今年以来,李村街道“抓基层(jīcéng)、打基础、固(gù)根本、强治理(zhìlǐ)”,推动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提质增效。街道党工委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以街道公约为抓手,探索“党组织牵头、居民(jūmín)共议、公约赋能”的“党建+公约”模式,优化社区(shèqū)自治路径,充分发挥社区自治能力,将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,破解了社区治理“最后一米”难题(nántí)。 党建领航(lǐngháng) 把准公约“方向舵” 将街道公约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载体,通过“街道党工委—社区党支部(dǎngzhībù)—网格(wǎnggé)党小组”三级治理架构,实现党组织与网格治理单元深度融合(rónghé)。通过党员骨干带头(dàitóu)包联网格、亮诺践诺,推动(tuīdòng)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为公约条款,形成“组织扎根、党员引领、价值浸润”的治理新生态。 “公约不是冷冰冰的条文,而是党组织和群众的‘连心桥’。”南寨社区支部书记石红兵说:“通过党建(dǎngjiàn)引领公约建设,我们既守住了(le)政策(zhèngcè)底线,又释放了基层民主活力。” “街道公约”进社区(jìnshèqū)(郜万胜摄) 公约赋能(fùnéng) 织密治理“经纬网” 组织党员骨干带头参与公约制定,街道创新(chuàngxīn)推出“三上(sānshàng)三下”工作法:一上一下征集民意,将10个社区原公约梳理成问题清单;二上二下民主协商,邀请人大代表、居民代表等参加议事会(yìshìhuì);三上三下定稿表决,通过各社区和(hé)居民代表征集意见定稿表决。 提庄(tízhuāng)社区党支部书记智宏景说,将推动“三上三下”从“定公约”向“用公约”延伸,持续(chíxù)开展各种活动,把遵守(zūnshǒu)公约和社区服务挂钩,让“纸面约定”真正化作“行动自觉”。 宜居宜业(yíyè)美如画(郜万胜摄) 效能(xiàonéng)跃升 绘就民生“幸福卷” 通过“党组织+公约”将党建触角(chùjiǎo)延伸至楼道、商铺、企业,破解“看得见(kàndéjiàn)的(de)管不着”难题,将党的政治引领力、组织动员(dòngyuán)力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,形成“小事不出网格、矛盾就地化解、服务精准对接”的治理格局。 6月16日,提庄(tízhuāng)社区中心广场,正在参加“公约主题书画展”的居民王红彩感慨:“过去广场舞音响扰民总闹矛盾,现在(xiànzài)公约规定(guīdìng)了时间和音量,党员志愿者每天巡逻提醒,大家相处更和谐了!” 大手小手手牵手(郜万胜摄(gàowànshèngshè)) 真抓实干 打造(dǎzào)治理“新范式” 李村街道相关负责人(fùzérén)表示(biǎoshì),党建引领下的街道公约建设将努力实现三大突破。治理(zhìlǐ)逻辑重构,从“政府单向管理”转向“党群双向奔赴”;资源整合升级,打通行政(xíngzhèng)资源、社会力量、市场主体的协同通道;数字治理深化,依托“街道指挥(zhǐhuī)中心”实现公约数字化、履约可视化。 “党建+公约”模式既是李村(lǐcūn)街道对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生动实践,也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答卷。通过织密组织网络、创新技术手段、激活群众动能,让“小公约”释放(shìfàng)“大能量”,有效提升(tíshēng)了居民(jūmín)幸福指数。
洛阳市伊滨区李村街道:“党建+公约”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