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农村道路将告别“无名”时代 乡村何以“著名”

体育正文 138 0

农村道路将告别“无名”时代 乡村何以“著名”

农村道路将告别“无名”时代 乡村何以“著名”

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(jìzhě) 赵大明 或许(huòxǔ)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:在某个陌生的村庄打开导航(dǎoháng),却发现地图上除了村名之外一片空白,道路、超市、学校等场所统统没有标注。向村民打听,得到的往往是“老李家菜地(càidì)前边(qiánbiān)”“老张家院子后边”之类答复,让人一头雾水…… 随着我国城乡融合发展,乡村地名在交通出行、物流运输、文化(wénhuà)传承、基层治理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2023年5月,民政部启动(qǐdòng)实施“乡村著名(zhùmíng)行动(xíngdòng)”,截至今年3月,全国已累计规范命名67.4万条。在我省,乡村地名究竟怎么起、如何用,家乡名片如何“点亮”?近日,记者在巩义、许昌(xǔchāng)等地进行了探访。 起名:兼顾民意(mínyì)和文化特色 5月15日,在位于巩义市芝田镇八陵村的永泰陵,一排排神道石像生和滚滚麦浪(màilàng)相映成趣,吸引着一些(yīxiē)游客专程前来拍照打卡。在这里,漫长的时光仿佛只是一瞬,古老(gǔlǎo)的历史也变得鲜活。 巩义市芝田镇八陵村的神道石像生,吸引了游客(yóukè)前来拍照打卡。 “这些石像生被称为‘麦田守望者’,见证着千年来的一次次播种和收获。”村党总支书记曹向辉说,北宋皇陵(líng)有“七帝八陵(bālíng)”,八陵村内(cūnnèi)建有其中的第七座陵墓永裕陵、第八座陵墓永泰陵,因而得名。 “镇上的(de)羽林庄村、喂庄村,因曾是(shì)御林军驻扎地、牛马饲养地而得名。”正在芝田镇勘察道路情况的巩义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(kēkēzhǎng)张晓博介绍(jièshào)。在她和(hé)同事携带的拟命名道路表格中,记录着这样的字眼:“芝田村芝正街由西向东再往北呈弧形走向(zǒuxiàng),长1000米、宽3米,因位于村中心而命名。”“羽林庄村文昌路位于村东,南北走向,长2200米、宽4米,历史悠久的文昌阁位于此处……” 在(zài)表格中,也有“富裕路” “奋进路”等名称重复出现。“前期征集意见时,不少村庄希望以这类名称来命名道路,可以理解,但缺乏新意。”张晓博说,在勘察中除了要确保专名和通名(tōngmíng)符合规范、不与其他道路重名等,还(hái)建议当地尽量突出(tūchū)乡村特色和历史底蕴。 “其实不少村路(cūnlù),并不缺少起名的灵感。”张晓博举例,八陵村边曾有座宁神寺,虽说旧址不复存在(zài),但不妨在路名中加以体现,为后人保留历史记忆。村子(cūnzi)里还有条路,以前被村民称为北场路,意思是“村北的打麦场”,村民打算改为“创新路”,本着突出当地(dāngdì)乡村特色(tèsè)的原则,也建议保留原名。 据介绍,去年巩义市(gǒngyìshì)共命名乡村道路200余条、安装路牌150余块,纳入(nàrù)各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地名46个(gè),并在百度等平台提交近200条行政村信息,被采纳(cǎinà)收录149条。张晓博和同事,每周都(dōu)至少实地勘察一个镇的道路命名情况。“如果能为更多村庄保留文化记忆,辛苦些也值得。”张晓博说。 用名(yòngmíng):深化地名信息服务 “村里以前没有路名也没影响啥(shá),为啥(wèishá)还要命名?”在实地走访中,像张晓博一样的工作人员常要回答村民的这类疑问,解释“著名”在文旅发展、企业注册等方面带来的便利(biànlì)。 在这方面,许昌市魏都区(wèidōuqū)丁庄街道南堰口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闯(wángchuǎng)有着切身感受。5月16日,记者来到该社区,两百多米的南堰口路两旁(liǎngpáng),贵州火锅、颍川书舍、咖啡厅等(děng)比邻而立。“近年来,我们依托三国文化重点打造‘王允的巷子’等文旅项目,引进多种业态进驻,成了(le)网红打卡地。”王闯说。 许昌市魏都区丁庄街道南堰口社区(shèqū)一隅的标识牌。 游客多了,没有路名就成了问题——时常迷路不说(bùshuō),发(fā)朋友圈(péngyǒuquān)、小红书时附带的定位也不准确。“乡村著名行动”开展后,社区(shèqū)申报命名了多条道路,村民口中的“西屋后”“菜地前”变成了“集贤街”“田园巷”,人气越来越旺。 而在离南堰口社区不远的高桥营街道东李庄社区,一条条(yītiáotiáo)水泥路平坦整洁(zhěngjié),快递货车来回穿梭(chuānsuō)。主干道文礼街一侧的文化墙上,展示着村庄历史、特色产业、党员风采和五好家庭光荣榜等。“20世纪90年代,村子因地理位置偏北、经济发展滞后,被(bèi)戏称为‘北大荒’。”社区党支部(dǎngzhībù)书记李红亮回忆。 李红亮介绍,2017年开始,一批年轻人陆续返乡创业,建成社区电商服务联盟,带动(dàidòng)了一大批居民(jūmín)增收(zēngshōu)致富。为道路规范命名后,联盟的发展“如虎添翼”,物流运输效率显著提高。 文(wén)望街、文尚街、文津街……东李庄(dōnglǐzhuāng)的(de)路名,均以“文”字打头。“这代表了居民对文明风尚的期许。”李红亮说,随着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,村容村貌变了,居民的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。 “去年,许昌市区规范命名了500多条道路(dàolù)。”许昌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(kēkēzhǎng)胡晓莉介绍,经过一系列程序确定道路、街巷名称后,不仅可(kě)在线下设置路牌,还可以通过(tōngguò)“乡村著名”小程序上传数据(shùjù),通过审核后进入国家地名信息库,并与高德、百度、腾讯等互联网地图共享。 扬名:让更多人(rén)成为参与者 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参与者。”胡晓莉打开“乡村著名”小程序向记者讲解,“道路、街巷的(de)名字属于线状地名,超市、酒店等(děng)场所的名字则是点状地名,也(yě)叫‘兴趣点’。”登录小程序并提交(tíjiāo)路牌照片,可以上传(shàngchuán)居民点、物流点、村邮站、农家乐等信息,通过审核后即成为“兴趣点”。 在禹州市神垕镇槐树湾村,记者发现(fāxiàn)手机定位中显示有(yǒu)杨根成艺术馆、三味瓷屋、喜窑民宿(mínsù)、侯景炎裸烧砂锅等“兴趣点”。“以前山路无名,快递由村委会(cūnwěihuì)代领,一些村民要走几公里来取。”村党支部书记赵红伟说(shuō)。去年,村里申报命名了压妹台路、团结路等10条道路,快递渐渐实现了精准投放。 禹州市神垕镇槐树湾村的一处路牌(lùpái)。 神垕镇的(de)(de)钧瓷文化源远流长,风景秀美的槐树湾村也曾入选我省传统村落名录,不少游客慕名而来。村委会(cūnwěihuì)发动村民和商户积极创建“兴趣点”,地名信息日益丰富。“以前外地人进村要问路,现在直接(zhíjiē)看手机,对村里的‘名片’一目了然。”赵红伟介绍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游客比去年同期增加5000余人次。另一方面,随着物流完善,越来越(yuèláiyuè)多的土特产也在走出(zǒuchū)山乡、走向远方。 “命名只是起点(qǐdiǎn),关键是带来效益。”业内专家认为,“点亮”乡村名片会畅通城乡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(xìnxīliú),为乡村全面(quánmiàn)振兴提供强大助力。 记者(jìzhě)从省(cóngshěng)民政厅获悉,2024年,我省确定巩义市(shì)等20个县(市、区)为第一批河南省“乡村著名(zhùmíng)行动(xíngdòng)”先行区;命名乡村地名2.2万条,将1400多条乡村地名纳入地名保护名录。近日,该厅还联合多部门启动河南省“乡村著名行动”三年行动计划(2025—2027年),旨在进一步提升乡村地名及其标志的广度、密度、精细度,推动河南美丽乡村“有名有实(yǒumíngyǒushí)”“名扬四海”。 “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(shānqǔ)一个温暖的(de)名字”——海子在《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》中的这句话,想必会成为更多人的心声。
农村道路将告别“无名”时代 乡村何以“著名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